关于“乳饮料中含有肉毒杆菌”的科学解读
按:2015年针对当时网上流传的“乳饮料中含有肉毒杆菌”的信息,我们组织专家进行了科学解读。中央电视台《焦点访谈》也组织专家进行辟谣,有效引导了消费,引导了舆论。这里重新摘发,以便于让更多的人了解,经常提醒,进一步压缩谣言生存空间。
一、背景信息
近期,在微信朋友圈等中流传一条关于“儿童乳饮料中含有肉毒杆菌,喝了会导致白血病”的信息,引起了家长们的高度关注。乳饮料中会含有肉毒杆菌吗?肉毒杆菌是什么?有何:Γ
二、专家解读
(一)肉毒杆菌自身并不致。洳娜舛径舅夭攀窃住
肉毒杆菌(Clostridium botulinum)又称肉毒梭菌,是一种生长在常温、非酸性和厌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,广泛分布于土壤、淤泥及动物粪便中。肉毒杆菌的菌体并没有毒性,但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(18~30℃)条件下,肉毒杆菌芽胞可能萌发、生长并形成肉毒毒素,该毒素才是致病的元凶,且是已知天然毒素中毒力最强的一类神经毒素。
不过,当食品的pH 值低于4.5或大于9.0时,或当环境温度低于15℃或高于55℃时,肉毒杆菌的芽胞不能繁殖,也不能产生毒素。而且,100℃煮沸10分钟,肉毒毒素就可被破坏,从而失去致病性。
(二)肉毒毒素中毒主要损伤神经系统。
肉毒毒素中毒分为中毒型和感染型;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;无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;一般有潜伏期,潜伏期为12~72小时,潜伏期长短与摄入食品量及肉毒毒素含量有关。
在成人中发生的肉毒毒素中毒多为中毒型。患者一般具有头晕、乏力、恶心、呕吐等前驱症状,继而出现神经麻痹症状、肌肉瘫痪症状等,重者因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、心力衰竭而死亡,但患者知觉、体温、血压、血象等体征一般正常。在婴儿中发生的肉毒毒素中毒多为感染型,潜伏期3~30天。初期突发便秘、啼哭声和吮乳力减弱等症状,继而出现神经症状。其中,95%的报告病例为6周~6个月的婴儿,最常见于3~4个月的婴儿,原因是婴儿肠道缺乏正常菌群的保护及抑制梭菌繁殖的胆汁酸(常见于幼儿和成人肠道)。
(三)白血病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血液系统疾。两裎捶⑾钟肴舛靖司喙。
白血病俗称“血癌”,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。寺⌒园籽∠赴蛭鲋呈Э、分化障碍、凋亡受阻等机制,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,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,同时正常造血受到抑制。引起人类白血病的确切原因至今不太明确,有许多因素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,包括病毒感染、遗传、放射、化学毒物或药物等。至今为止,科研界没有发现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肉毒杆菌之间存在关联。
(四)饮料不是肉毒毒素中毒的高危食品。
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品通常是因食品原料已被肉毒杆菌污染,含有肉毒毒素,且在加工过程中未充分加热而导致食物中毒。因饮食结构、饮食习惯、制作工艺等差异,各国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品类别并不相同:欧洲多见于腊肠、火腿和腌制的肉类,日本以鱼制品为多,美国以家庭自制罐头、肉和乳制品为多,我国则多为家庭自制肉类食品、发酵豆类或谷类制品。
迄今为止,国内外均未见因饮料污染肉毒杆菌而导致中毒的报道。联合国粮农组织/世界卫生组织(FAO/WHO)的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(JEMRA)一直以来未将“饮料-肉毒”列入“食品-病原”优先评估组合的名单。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(CCFH)及世界各国也未对饮料中肉毒杆菌的限量要求作出规定。同样,我国于2013年颁布的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》(GB 29921-2013)中,对饮料产品规定了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要求,鉴于肉毒杆菌的生长特性,未对肉毒杆菌提出限量规定。
(五)含乳饮料产品不具备出现肉毒杆菌污染和肉毒毒素形成的条件。
含乳饮料是指以鲜乳或乳制品(经发酵或未经发酵)为主要原料,经调配、均质、灌装、杀菌等工序加工而成的饮料,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、发酵型含乳饮料、乳酸菌饮料。肉毒杆菌芽胞萌发生长的临界pH值为4.5,即pH4.5以下时肉毒杆菌的芽胞不能萌发生长。而含乳饮料多为酸性食品(pH<4.5),因此一般没有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污染的风险。加之含乳饮料在生产过程中都要经过杀菌的处理,所以市售合格的乳饮料产品理论上是不会含有肉毒杆菌的。
三、专家建议
(一)微信、飞信等网络平台已成为很多消费者获取、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。相关部门应针对这些新的传播媒介强化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,严厉打击捏造虚假信息,避免造成消费者恐慌,影响产业健康发展。
(二)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注重原料的安全检验和储藏环境的控制,注意生产环境及加工过程的温度控制。避免肉毒杆菌及其毒素污染原料,避免因杀菌温度不足,将肉毒毒素带入食品,:ο颜呓】。
(三)消费者应注意正确制备、采购和储藏食品。购买时应正确识别包装食品的标签,包括主要原料、储藏条件、保质期、食用方法等;特别注意包装开封后,不宜长时间保藏;有自制肉类、豆类食品爱好的消费者,一定要认真选好食材,用干净的水、洁净的容器,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,少量制作,短期食用。
(四)相关部门应加强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、教育与普及,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,增强消费者对相关信息的自我鉴别能力。
本期专家:
刘秀梅,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,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、研究员
元晓梅,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、教授级高工
陈 卫,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、教授
崔生辉,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化妆品检定所生物检测室副主任、研究员
主要参考文献:
1.ICMSF, Microorganisms in Foods 5: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pathogens, 1996
2.ICMSF, Microorganisms in Foods 8: Use of Data for Assessing Process Control and Product Acceptance, 2011
3.FAO/WHO 微生物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(JEMRA) 系列报告,2002-2011
4.Codex 相关文件(略)
5.李凡、刘晶星等. 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(第七版)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8.
6.Carl A. Batt, Mary Lou Tortorello. Encyclopedia of Food Microbiology second edition [M]. London:Academic Press, Elsevier, 2014.
7.Koepke R, Sobel J, Arnon SS. Global occurrence of infant botulism, 1976-2006. Pediatrics. 2008 Jul;122(1):e73-82.
8.Brook I. Infant botulism. J Perinatol. 2007 Mar;27(3):175-80.
央视网消息(焦点访谈):
从去年下半年至今,一条关于“牛奶饮料中含有肉毒杆菌”的消息,在QQ群、微博、微信等网络平台上不断出现。一时间,引起很多人的恐慌,吓得很多家长是闻饮料而色变。那么,饮料里到底有没有肉毒杆菌呢?来看记者调查。
这条被疯传的信息的内容是:“家长们注意啦:现在得白血病的小孩越来越多,妇幼保健院提示您,请不要给宝宝喝爽歪歪和有添加剂的牛奶饮料,告诉家里有小孩的朋友,旺仔牛奶、可口可乐、爽歪歪、娃哈哈AD钙奶、未来星、QQ星、美汁源果粒奶优菠萝味的。都含有肉毒杆菌。现在紧急召回。有孩子的都转下!!!没孩子的也请友情转转!!”
记者发现此信息没有具体来源,但即使是这样一个毫无出处的信息,却让很多家长担心不已。
肉毒杆菌,是一种生长在常温、非酸性环境和厌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,肉毒杆菌菌体本身没有毒性,也不会致病。简单理解,就是这种菌只能在没有空气,没有氧的条件下才能存活。那么,肉毒杆菌有没有可能在饮料中存在呢?
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表示:“在饮料的这样一个有氧低酸甚至高温杀菌的这种生产工艺条件下,肉毒杆菌是不可能存活的。”
专家介绍,到目前为止,国际和国内都没有对饮料里面肉毒杆菌进行任何限量标准的规定,这是因为肉毒杆菌在饮料里不可能生存,也没有过因为饮料里面污染了肉毒杆菌引起中毒的病例报告。
那么,小孩得白血病和有添加剂的牛奶饮料有什么关系?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张瑞东告诉记者:“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过程,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喝一些,保质期内的或者安全的饮料导致白血病的病例没有见到。”
尽管网络上所传的牛奶饮料含有肉毒杆菌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,但谣言却给相关的生产厂家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。某食品集团总部生产总处负责人曹永梅说:“这个谣言出来以后,我们收了大概3500条消费者的投诉电话,我们不断有收到经销商还有超市提出对这个产品的质疑。”
近日,娃哈哈广东深圳分公司销毁了许多饮料,这些饮料都是市场上因为网络谣言所造成的滞销产品。
为了消除谣言,中国饮料工业协会4月13日在其官网发出了声明,但收效甚微。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表示:“在网络谣言盛行的时期,我们饮料产量增幅跌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,比去年同期下跌了5点多个百分点,这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,除了对我们这个行业增长,同时行业的声誉也受到了极大破坏。”
这种网络谣言,有人出于友情提示转发的同时,也有一些公众号,看似在温馨提示,实则是推送广告;甚至在河北有个叫“洪洲诊所”的地方,还以通知的形式将这样的谣言张贴出来。而如何更有效地应对网络上有关“食品安全”的谣言,则给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。
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巡视员陈传意介绍:“每次谣言一冒出来,我们都要投入人力物力去查证,组织专家研判,再通过舆论向大家解释说明。如果我们把打击谣言的精力更多用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上,不断建立一个更完善更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,才是更好地利用行政资源,对社会大众负责。”
从事互联网研究20年的吕教授告诉记者,国际上处理网络谣言有3+1的做法:高层出面、权威声音、贴近现。偌由系谝皇奔,通过这套组合拳,即可最大限度来瓦解谣言的传播。
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,网络在提供便利的同时,也出现了一些有害内容,对此,公安部日前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建立网警常态化公开巡查执法机制,全面提高网上见警率。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对于制造、传播网络谣言的违法犯罪活动,公安机关的态度一向很明确,就是要坚决依法惩处。此外,国家互联网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移动客户端的监督,加大执法力度,重拳打击,最大限度地压缩网络谣言的传播空间。
手指轻轻一动,一条谣言就能迅速蔓延到网络的各个角落,尤其通过微博、微信进行传播,更是无孔不入。说起造谣传谣,有的是无意之过,无心之失,但最终却以讹传讹;有的则是恶意中伤,故意而为,目的就是为了挤垮竞争对手。但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,最终的结果都一样,就是给企业给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,当然,也让职能部门甚至全社会付出了不必要的成本,而最终影响的,还是我们大家。对于这种行为,还是那句话,虚拟空间不是法外之地,违法必被究。